查看: 20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迟来的爱更浓” 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行动纪实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6: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0年以前,你们唱着《大刀进行曲》,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与侵华日军厮杀,或者马革裹尸,或者尸骨无存,幸存者如今已成白头翁,散居在城乡各地。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这是你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是的,你们没有被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或许你们会感觉到这份爱来得有点迟,但迟来的爱往往更浓,并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在株洲,民间对抗战老兵的关爱行动已延续十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为70余位株洲籍抗战老兵送去关爱,写下了一个个温馨动人的故事。

志愿者为101岁抗战老兵颜帮仁过生日

   引子

  “我们来了,您的子孙来了!

  面对您的浴血和苦难,

  我们心怀敬意,尽孝感恩!

  历史不会被掩埋,

  你们不会被遗忘!

  敬礼,我们的抗战老兵!”

  2015年8月23日,是株洲县太湖乡九狮村抗战老兵颜帮仁的101岁生日,10岁的关爱抗战老兵小志愿者易城羽深情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几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展开了礼物。抚摸着志愿者赠送的“抗战老兵,民族脊梁”的牌匾,颜帮仁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灿烂的笑容。

  岂止是颜帮仁老人得到关爱?!寻找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十年来,株洲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奔走,为70余位株洲籍抗战老兵送去温暖。

  他们默默无闻的义举,给老兵们莫大的慰藉和感动!

志愿者与抗战老兵一起到流芳园祭奠牺牲的抗战烈士

  心动

   “有些事再不去做,就会后悔莫及”

  “有些事再不去做,就会后悔莫及。” 这是株洲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牵头人易伟仁的QQ签名,也是他从事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的心语。

  没人知道,给颜老庆祝生日的当天,也是易伟仁岳母的生日。

  头天易伟仁与家里人商量,岳母大力支持:“他们是英雄,慰问老兵是大事。颜老都一百多岁了,我才七十多,你应该去!”不多的话语,给了易伟仁力量。

  易伟仁在建行工作,从小就是历史发烧友,儿时的梦想是成为历史学家,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尤其搜集了许多抗战资料。八年抗战史,民族血泪恨,在他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硝烟散尽,岁月消逝,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已白头,他们生活得怎样?和平幸福时代,我们能否给他们多点关爱?老兵们一年年老去,再不关心就晚了!

  随着抗战历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正视,易伟仁寻找抗战老兵的心愿越发强烈。

  2006年底,他在媒体上首次看到关于株洲抗战老兵的零星报道,立马邀上李华、文伟平等有同样爱好的伙伴,大家凑钱买上礼物,从此踏上了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之旅。

  开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还是偷偷摸摸,不敢大张旗鼓。为什么?许多抗战老兵是当时国民党部队的,你关心国民党士兵,是何居心?担心社会不理解。” 易伟仁说。

  不但社会不理解,老兵们也心有疑虑,对这些登门造访的“不速之客”保持高度戒心。要么三缄其口,要么矢口否认。再问,老兵急了,“你们搞这个还有什么意义?我们都是快死的人了。”

  志愿者不灰心,留下电话号码给老兵。“我们是志愿者,有什么需要帮助,可以找我们。”

  翻看着志愿者带来的抗战资料,浏览着战友的照片,聊起当年的抗战往事,沉默寡言、神情落寞的老兵们仿佛找到了知音,又重新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趟趟真情的探望,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真心的帮助,老兵们沉睡的激情被重新唤醒。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说到动情处,老兵们落泪了。

  行动

  十年,他们一直在路上

  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许多抗战老兵的经历不为人知,寻找老兵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

  一次,志愿者们从黄埔同学会得知一个信息:攸县一乡村有位黄埔系的抗战老兵,不知近况如何。大家下乡寻找,连问三四位村民,都说没这个人。询问村干部,也说没有。志愿者们硬是通过近1个月的访查找到了这位老人。原来这位老兵的名字是其在部队改的,当兵前在老家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志愿者走访结束回到县城的时候已是深夜。

  历尽艰辛寻找你,请让我来帮助你,愿您的晚年平安幸福!这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

志愿者陪抗战老兵陈光增打桥牌

志愿者为抗战老兵旷申应书写“寿”字

  镜头一

  水泥路修到了老兵的家门口

  2013年5月16日,芦淞区姚家坝乡稍冈铺村,一辆小车沿着刚刚修通的水泥路,开进了91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旷申应家的坪里,志愿者们将3万元现金送到旷申应手中。许久才回过神来的旷申应说:“汽车终于开到我们家门口了,这是我期盼了10多年的心愿啊。”

  旷老家门口的道路原是一条泥泞路,狭窄不平,汽车只能远远地停在垅对面。“盼望修条水泥路,方便我这个老人,也方便这里80多户200多名乡亲出行。”志愿者到老人家中走访,旷老说出了自己的最大心愿。

  志愿者们向有关部门汇报。政府支持、村民自投、社会捐助,多方筹措资金近28万,将村里的泥土路改造成2.3公里长的水泥路。由于旷申应家离主马路较远,将水泥路延伸到他的家门口额外增加了资金投入。路修通后一合计,欠下3万元的建设资金。志愿者们回头又发动社会捐助,蝶依斓布艺有限公司、株洲志恒实业有限公司等捐款2万元,志愿者陈志个人捐款1万元。资金缺口补上,老人家的最大心愿圆满实现。

  老兵旷申应患白内障,视力越来越模糊。志愿者们联系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免费为旷老治疗。医院专程派车从乡下接来旷老到医院,欧阳院长亲自做手术。旷老术后痊愈出院,医院派车将他送回家。志愿者们随后还带去一个花鼓戏班子来到旷老家乡,让旷老和乡亲们在家门口看戏。

  眼睛亮堂了,心里暖和了,旷申应说,他今生无憾!

  镜头二

  为弥留老兵寻找跨越60年的亲情

  2015年1月16日,志愿者们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祖籍衡山县沙泉镇的91岁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曹少春病危,弥留之际说出自己唯一的心愿:去世前能与住在株洲县渌口镇桔园社区的亲生儿子龙和平见上一面,父子相认。

  原来,60年前,出生没多久的龙和平,因父亲患病,家里生活拮据,被乞讨度日的生母送给株洲县渌口镇一户龙姓人家。之后,生父曹少春四处打听终于寻找到了他,但龙和平一直心存芥蒂,父子60年来未相认。

  株洲关爱老兵志愿者李坚、赵湘林等紧急出动,求助株洲市心理学会成员、湖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杨小兵,一同前往株洲县渌口镇打听寻找龙和平。

  龙和平的夫人开门,看到门外几个陌生人,以为是诈骗团伙,没等他们把话说完,“嘭”地一声把门关了。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来意后,帮助联系龙和平。但他还是打不开心结,不愿与志愿者前去看望父亲。杨小兵教授耐心地进行一番心理劝导,龙和平终于放下心理包袱,与大家前往火车站,踏上了父子相见相认的破冰之旅。

  当天晚上8点多到了医院重症病房里,父子俩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泪流满面。病危中的曹少春嘴里一直嗫嚅着想说什么,但是没人能听清。“爸爸!”随着龙和平跨越60年的一声深情呼唤,在场的人都哭了。

  当晚一直到深夜,龙和平一直守护在父亲身边。两天后,老兵曹少春安详地离开人世。

  镜头三

  战友喜相逢

  2014年11月22日,对于芦淞区淞忆小区的抗战老兵黄达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志愿者到他家送挂历和对联,见黄老身体硬朗,便邀请他一起出去走走。黄老高兴地答应。

  他们首先去了芦淞区姚家坝乡稍冈铺村。志愿者通过走访早已知道,稍冈铺村的旷申应,与黄达顺是同一支部队的同一个团的兵,只是因为服役的时间有先后,两人未曾谋面。

  老战友一相见,格外亲热,共叙情谊。“你也是(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刘放吾的兵啊,七十年了,一个团的老兵还能见面,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太多的话要讲,太多的情要诉。中午吃饭,两个老兵高兴地频频举杯畅饮。

  下午,黄达顺与旷申应惜别,和志愿者去探访另外一位老兵。姚家坝乡还有一位叫匡建波的老兵,需要去确认身份。

  经过多方打探,大家在一个偏僻的山谷找到了匡老家。当大家说明来意,老人顿时来了精神,讲起他抗日战场的故事、部队番号,他依然清楚地记得。

  旁边的黄达顺听得眼睛一亮,又一个同一个师的战友!这一天真是太幸运了,一下子见到了同一个师的两位老战友!他们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述说着当年在前线的烽火往事,每一个战斗场景,每一处作战地名,都是那样的熟悉!

  这一天,是黄达顺非常特别的一天,也是志愿者甚感欣慰的一天。

  感动

  爱心在绵延,汇聚成股股暖流

  对于志愿者来说,关爱抗战老兵的义举不胜枚举。

  ——往返约300公里,只为将筹集到的4800元爱心善款,在攸县抗日老兵周维凡90岁生日当天送到。

  ——抗战老兵胡社仔摔伤三处骨折,志愿者们筹措医疗费2万余元,帮助胡老康复。

  ………

  志愿者们持续的爱心义举,感动了众多抗战老兵,感动了老兵的家人,也感动社会。在他们的感召下,关爱抗战老兵的暖流在不断扩大。

  以书法家李运南为代表的和雅文化沙龙的艺术家们,组织义卖自己的书画收藏品,帮助困难抗战老兵。

  2010年至今,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对株洲健在的原中国远征军老兵,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助。

  2013年10月17日,芦淞区个体和私营企业协会的爱心人士,带着满满几车物资,看望慰问炎陵县的9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将茶油、大米、面条、牛奶和现金,送到老兵们的手中。

  据统计,十年来,志愿者们在株洲地区累计发现幸存的抗日老兵70余名,其中年龄最大的有101岁,最小的88岁,目前仍然健在的53名,为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兵募集了爱心捐款25万元。

  天台小学四年级的易城羽同学,5岁半时就和爸爸易伟仁一起参加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作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她给老兵爷爷表演节目,讲故事,扶他们散步。“通过志愿活动,教会小孩子懂得关爱他人,热爱国家,也学习了历史知识,收获很多。”易城羽爸爸说。

  特别感人的是,许多抗战老兵还有老兵的家属受到爱心感动,主动加入了关爱行列。

  芦淞区徐家桥92岁的抗战老兵余沛南,是一位受到志愿者关爱的老人。2012年12月15日,志愿者们再次来看望他时, 余沛南老人得知,在株洲地区还有几十位和他一样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战友依然健在,他异常兴奋。当他还得知,这些战友大多住在偏僻的农村,有几位战友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他沉默了。想了一会,他转身走进里屋,拿出1000元现金交到志愿者手中,恳切地说:“我还有退休工资,过得还好。拜托你们代表我去看望和慰问我那些乡下的战友,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今年8月15日,茶陵老兵苏宗华的孙女苏晓霞带着家人,专程来到株洲参加志愿活动,看望马家河镇的抗战老兵罗学志。“我爷爷也是一名黄埔军人,曾经参加过解放云南龙陵的战斗,今年不幸去世了。在世的时候,你们与他非亲非故,却经常看望他、关心他。我们要向你们学习,把关爱老兵活动传承下去,表达老兵家属对其他老兵的敬意,让他们像英雄一样地活着!”苏晓霞对同行的志愿者说。

  让抗战老兵像英雄一样活着!这不是誓言,它比誓言更令人动容。

  因为这是用爱心和责任付诸的志愿行动,也是我们社会共同的心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