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株洲爷爷”与“三峡孙女”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10: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密“爷孙”俩。通讯员 摄
庆迁过了一个快乐的10岁生日。通讯员 摄
2004年7月10日,出生14天的小庆迁睡在摇篮里,来到株洲。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周怀立

  8月底,记者见到三峡小移民冯庆迁时,她正在株洲市区湘江边四季花园“爷爷”陈瑛家里度暑假。

  圆圆的脸,一双有神的大眼,加上与人见面时毫无怯意的大方,使小庆迁十分招人喜爱。这个当年迁至株洲的“最小三峡移民”,现在11岁了,她的名字就带有鲜明的“移民”色彩。

  “在爷爷这里好不好?”

  “好哇。”

  “爷爷对你好不好?”

  “好哇。”

  小庆迁一边“简洁”地回答记者的提问,一边双腿盘在沙发上,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是爷爷陈瑛的。一旁,陈瑛慈爱地摸着这个小孙女的头。

  在湘江边陈家宽敞的客厅里,陈瑛谈起了他与来自长江边的小孙女的故事。

  一次抓拍,被一个“小移民”抓住了心

  在株洲市,今年74岁的陈瑛是一个“名人”。30多年“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使他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动上前叫一声“陈老师”。

  从1980年开始写稿,陈瑛已在各级报刊和网络发表新闻稿、新闻图片5000多篇(幅)。2000年,他从株洲市芦淞区工商联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去年3月,他邀约一批爱心人士,发起成立株洲市益云公益协会,并被大家推选为会长。

  谈起初识小移民冯庆迁,陈瑛记忆犹新。

  那是2004年7月10日,陈瑛像往常一样,挎上心爱的相机,骑着自行车上街找新闻。在株洲市火车站广场前,他看到北侧人民南路上停着几辆大客车,客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贴着“醴陵市”、“株洲县”等字条。

  看来这些车是到车站接人的。陈瑛意识到“这中间有新闻”,于是锁上自行车,跑到车站广场等候。

  上午10时多,车站贵宾出口突然热闹起来。大门打开,几名早就等候的当地干部迎上前去。很快,从大门里走出一群头戴白条拼色帽、胸挂“外迁移民证”的人。

  陈瑛听旁边有人说,这是三峡来的移民。他端起相机对着人群,镜头里首先出现的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双手捧着一块“走出三峡天地宽”的牌子,走在最前面。小男孩的后面跟着一大群人,有的挑着旅行袋,有的背着背篓,有的搀扶老人,有的牵着小孩……

  刚放下相机,陈瑛突然看到一个撑着一把蓝底白花布太阳伞的妇女,她脖子上挂个布篮,布篮里熟睡着一个小孩。摄影爱好者的直觉,使陈瑛感到“这个镜头好”。于是,他赶紧举起相机摁了两次,然后又随移民队伍边走边拍,直到他们走进大客车。

  拍完,陈瑛赶快回家处理照片。第三天,双手捧牌的小男孩和布篮里小女孩的照片,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上刊发了。

  照片见报后,陈瑛心里却一直无法平静。他想,这些移民服从国家大局,千里迢迢迁移到株洲,作为株洲的一个老党员,应该多了解关心他们。这时,他还发现,自己特别想见到那个睡在布篮里的小娃娃,并不由自主开始了寻找之旅。

  2006年1月6日,陈瑛来到位于株洲县古岳峰镇向阳村的移民点时,有人告诉他,那个睡在布篮里的小孩就在村里。

  此时,小孩已经一岁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爸爸告诉陈瑛,孩子到达株洲当天,出生才14天,是当年迁移到株洲的最小移民。为了纪念移民株洲,她的名字就叫“庆迁”,即庆祝迁移之意。

  同样令陈瑛感到惊喜的是,当时那个捧着牌子走出车站的男孩,居然就是小庆迁的堂叔,名叫冯新江,都来自重庆市万州区长坪乡绿山村,是迁移安置到株洲的最后一批三峡移民。

  “这是我的第三个孙子”

  陈瑛本来有孙子孙女各一个,见到小庆迁后,他就有一种感觉:“这是我的第三个孙子。”

  远道而来的小庆迁很幸运,她有了一个“株洲爷爷”。但她又很不幸,因为她很快失去了爸爸。

  2007年7月,小庆迁的爸爸因病去世,年仅33岁。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爸爸的关爱,小庆迁十分悲伤。从那时起,整整两年里,她很少有笑容。

  看到小庆迁悲伤的样子,陈瑛十分不忍。为此,他每年都要去株洲县向阳村几次,给小庆迁送去食品、图书和衣服。他还经常将小庆迁接到株洲市区自己家里住一段日子,让小庆迁与自己的孙辈一起玩耍。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瑛与小庆迁之间产生了深深的爷孙情,小庆迁也慢慢恢复了天真活泼的天性。

  2010年8月,庆迁6岁多了,该上学了。

  为了让庆迁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陈瑛四处奔走,帮助她联系到株洲市区一所小学,因为她妈妈就在附近一家餐馆打工。陈瑛向学校介绍了庆迁的家庭情况,学校免收庆迁所有费用,并将她妈妈安排到学校做事,还向她家提供了一间面积10多平方米的房子,免收房租水电费。

  一年后,这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合并,庆迁的妈妈不愿意去新学校工作,要求回安置村,陈瑛只好又为庆迁在安置村附近联系到一所学校。但是,这所农村学校不免费用,所有费用便由陈瑛承担。

  对庆迁这个“小孙女”,陈瑛疼爱有加,不仅衣服、图书、玩具、文具全由他提供,每年农历春节,都要给她发“压岁钱”。而且每年寒暑假,陈瑛都要将庆迁接到家里住一段时间,孩子每年过生日也都是由他操办的。

  陈瑛也成为庆迁一家的“贵人”。庆迁的哥哥冯庆,比她大9岁,2011年考取了株洲英泰电子技术学校,却因学费太高,读了一段时间后辍学回家了。

  不读书了,今后怎么办?听到消息,陈瑛比冯庆的家人还着急。他赶快来到学校,请求学校减免学费,学校答应减免一部分。回头,他又找到移民部门,请求解决了一部分。最后,通过当地媒体,解决了剩下的费用。

  不久,冯庆回到了学校。去年6月,他毕业后到上海找到了工作,现在每月工资5000多元,经常往家里寄钱。

  自掏腰包,包车送移民回故乡过年

  有了一个“三峡孙女”,陈瑛与三峡移民的关系也更近了。正是这种“近”,却使他经历了一次又费力又贴钱的“尴尬”。

  2013年1月中旬,一位三峡移民找到陈瑛说,他想回故乡探亲过年,请他帮忙买张车票。交谈时陈瑛得知,还有不少移民也想返乡探亲,他们中有人移民株洲9年了,还没有回去过。

  移民思念故乡之情深深感染着陈瑛。他把移民兄弟想回乡探亲、过年、托买火车票的事跟一位朋友说了,这个朋友听后建议说:可以找单位拿赞助,用赞助费包一辆客车,送他们回故乡过年、探亲。

  能够有单位出钱租车送移民回故乡那当然好,一来可为他们省去一笔路费,二来万州火车站到长坪乡还有几十公里,包车可免转车之苦。陈瑛把这事跟移民兄弟讲了,他们听了十分高兴。

  然而,拉赞助的事做起来比想象的困难得多。离农历腊月二十四动身只差几天了,陈瑛和朋友去原来愿意赞助的几个单位落实时,这些单位却事到临头退缩了,陈瑛他们最后一分钱赞助也没拉到。

  陈瑛心里十分着急:离春节只有几天了,买几十个人的火车票没有可能了。赞助没拿到,包车送他们也不可能了,这可怎么办呀?这样一来,自己岂不是骗了移民兄弟?

  不行!一定要想办法,让移民兄弟按他们选定的日子——农历腊月二十四动身回故里。冥思苦想了许久,陈瑛最后想出的“办法”是:自己出钱包一辆大客车,送移民兄弟回重庆万州区长坪乡过年。

  怀着忐忑的心情,陈瑛把自己的想法试着和家人一说,老伴和两个女儿都很支持:这是好事,值得做!老伴还说:“我也随车同去,一来给大家做些服务工作,如分发食品、水果;二来我懂点按摩,万一长途坐车有人晕车,我为他们做做按摩止晕。”大女儿也说:“把皓子(陈瑛的外孙)带去,让他感受感受。”

  陈瑛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末了,他还嘱咐大家,不要跟移民朋友说是他个人出钱租的车,免得他们背思想包袱。

  经过几番比较,陈瑛决定从一家旅游公司包一辆39座的大巴,送9户29位三峡移民回故乡。最后谈妥的价格是,包车1.55万元,路上所需餐饮等费用由陈瑛自付。陈瑛退休早,退休工资并不高,家中并不宽裕,但为了移民兄弟,一家人毫不犹豫拿出了许久没动的存折。

  2013年2月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73岁的陈瑛和老伴、外孙及朋友,大清早就随车去株洲县古岳峰镇向阳村接上29位移民兄弟,并陪伴他们前往故乡。途中,移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声。26个多小时后,2月5日中午,他们终于平安到达长坪乡。

  移民们一下车,就和早已等候的亲人手拉手,一句接一句说着思念的话,边说边挽着亲人往家里走。此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次促成他们团聚的恩人——一个73岁的株洲老人。但陈瑛并不在意,站在一边,看着移民们高兴的样子,他知足了。

  遇事找“陈爷爷”去

  因为“三峡孙女”小庆迁,陈瑛与三峡移民结下不解之缘。

  11年来,陈瑛去移民点看望移民48次,组织爱心人士慰问了3次,还为庆迁那些远远近近的亲戚们“解了不少难”。

  庆迁居住的株洲县古岳峰镇向阳村,集中居住着30多户100余位移民。自从庆迁有了陈瑛这个“株洲爷爷”,大家一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陈爷爷”。于是,从修路、喝水、灌田,到办房产证、困难家庭争取低保等等,陈瑛都帮忙跑过,市、县移民局他就跑了不下30次。

  居住稳定了,缺钱花怎么办?庆迁的3个亲戚决定到市里去开店,他们有制作重庆烤鱼的手艺。陈瑛觉得这是一个好路子,于是帮忙联系,在株洲市区湖南工大校区附近租了一个面积80平方米的门面。

  “重庆万州烤鱼店”开业了,味道好,价格也不贵,店子生意慢慢好起来,但问题随后也来了。
    先是店子附近的老板们有了意见,原因竟然是“你们外地人抢了我们的生意”,双方不断产生冲突。一次,他们居然把饭桌摆到了烤鱼店门口,干扰烤鱼店做生意。冲突中,烤鱼店老板首先想到陈瑛。陈瑛火急火燎赶到现场,要双方不要动手,请派出所来解决。

  第二次,门面主人见烤鱼店生意好,觉得自己“吃亏了”,就打起了涨房租的主意。双方僵持不下,又是陈瑛出面,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与房主理论,终于维护了合同的严肃性。

  烤鱼店开了两年,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店老板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越野车,作为烤鱼店专用车。当然,小车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请陈爷爷坐坐”。那天,陈瑛坐在小车里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回,他真正有了当“爷爷”的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