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走进森林之城——奇美张家界

[复制链接]

9093

主题

9192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8:5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森林之城——奇美张家界
张家界简介
张家界是湖南省辖地级市,原名大庸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1]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8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5A级景区。[2]



中文名称张家界


外文名称Zhangjiajie


别    名大庸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 湖南省


下辖地区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


政府驻地永定区


电话区号(+86)0744


邮政区码427000


地理位置湖南西北部


面    积9653平方公里(2012年)



人    口170万(2013年)


方    言湘西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宝峰湖黄龙洞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机    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


火车站张家界火车站张家界北站张家界西站


车牌代码湘G


现任领导书记:杨光荣;市长:许显辉


地区生产总值365.65亿元人民币(2013年)


铁    路焦柳铁路、黔张常铁路


高速公路长张、张花高速




目录 位置境域 地貌 水文 气候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公路 铁路 航空 概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教育 科研 传媒 通信 卫生 体育 景点 特产
风俗 节日 文化遗产




1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张家界


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北邻湖北省。[3]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张家界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积的4.5%。[3]
地貌
张家界市的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3]

在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3]
水文
张家界市境内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东麓;南源出永顺县龙家寨,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等河流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贯张家界市的长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3]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与湖北鹤峰,向东南流经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干流全长250公里,在张家界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与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镜内还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市境内大于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条,其中一级支流48条,二级支流101条,三级支流54条,四级支流8条。[3]
澧水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两省。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县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3]
气候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年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400毫米。[3]

张家界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6℃左右。夏季8月极端气温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 ℃(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5℃)。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3]

张家界




2自然资源编辑生物资源
张家界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米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湖南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矿产资源
地层和构造的特殊条件,使张家界的矿产以沉积形成的矿产为主,有煤、铁、镍、钼,其次有低温热液形成的铅、锌、铜,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萤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例如青安坪就有丰富的大理石、煤、铁等资源,还有矿泉水。形成武陵源景区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也是一种矿产资源,其二氧化硅含量达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点零六,是生产石英玻璃的优质原料。


3历史沿革编辑
张家界境内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先后出土国家一级文物41件、二级文物173件、三级文物1222件。公元263年,吴景帝孙休下令设置天门郡,最初郡治就设在永定城区古城堤。[4]

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郡,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4]
西汉时期,除地方设立郡县外,还加封国,实行的是郡国交错体制。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己亥年),刘邦当朝,他下令分黔中郡为武陵郡,析慈姑县为孱陵,充县(含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桑植县)。
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见嵩梁山洞门大开玄朗如门,以为吉祥,便改嵩梁山为天门山,同时改武陵郡为天门郡。[4]
唐朝时期,全国改为十道。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辛巳年)下令置澧>州、澧阳郡,属山南道,统辖六县,慈利与崇义县(今永定、武陵源二区与桑植县)归其所辖。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今张家界全境属楚国管辖。
宋朝时期,宋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调整为二十三路,路下设府、州、军。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农历癸亥年)下令将今张家界市全境划归澧阳郡,曰慈利县,并在今桑植县设安福寨,在今永定区大庸所设武口寨,在武陵源区设索口寨。[4]

元朝时期,在全国设立十一个行省,元始祖忽必烈下令,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农历丁丑年)改置澧州路总管府所辖四县(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张家界市全境),并在今永定区茅冈置茅冈都元帅府。
明朝时期,明王朝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全国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实行省一级民政与财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农历己酉年),降慈利州改为大庸县,隶属于澧州。[4]
清朝时期,在全国设立二十三个行省,以下设府、州、县。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农历庚戌年),桑植与茅冈土司相继改土归流,升澧州为直辖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四县,同时废永定、九溪两卫,新设安福县(今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慈利、桑植两县在当时均属安福县)。
民国时期,先在省下设三个道,六十个县,后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农历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将大庸、桑植、慈利县划归辰沅道。湖南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庸与桑植属第四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而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月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至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大庸。
1994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具体沿革如下: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大庸、桑植两县则于属永顺专区管辖,月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4]
1982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填补了中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庸县,设立大庸市(县级),以原大庸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庸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设立永定区、武陵源区,将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1]
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而得名。
  • 名称由来

“界”在市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属界限,一是指高山。清代道光版《永定县志》载:“无事溪发源于张家界。”民国版《慈利县志》载:“索溪上源于张家界。”此处张家界,指的是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
崇祯三年(1630年),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此。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被叫成了“张家界”。截止到20世纪末,张氏子孙在此已历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种说话是: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在此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因此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
1958年,这里建立国营林场,因场址设在张家界农业社的地盘上,林场即取名张家界。1978年,张家界林场最早拉开湖南旅游开发的序幕。1982年,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姓聚居的张家界村由公园代管。鉴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子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4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05年12月,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有7个街道、32个镇、47个乡、15个民族乡。
区划
面积(km2
政府驻地
街道
民族乡
居委会
村委会
张家界市
9516.03
7
32
62
15
140
1514
永定区
2173.81
6
9
12
58
320
武陵源区
397.48
1
1
3
1
18
24
慈利县
3480.47
13
18
7
42
639
桑植县
3464.28
9
29
7
22
531

5人口民族编辑

截至2013年,张家界市年末总人口170.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51.24万人。常住人口中,按城乡分,城镇人口63.87万人,占比42.23%;乡村人口87.37万人,占比57.77%。按性别分,男性77.54万人,占比51.27%;女性73.7万人,占比48.73%。全年出生2.3万人,出生率13.57‰,比上年提高0.07个千分点。全年死亡1.2万人,死亡率7.36‰,比上年提高0.19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人口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1‰ 。年末张家界市城镇化率42.23%,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5]
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张家界市有少数民族33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115.25万,占总人口的77.19%。2006年末实有土家族人口101.56万、白族11.21万、苗族2.67万,已建立土家族乡8个、白族乡7个。[6]

6政治编辑张家界市主要领导(截至2013年)
  
类别
职务
姓名

市委领导
书记

副书记

常委

秘书长

市政府领导
市长

副市长

参考资料来源[7-8]

7交通编辑公路2013年,张家界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773.91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速公路119.3公里。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张家界市西南出省大通道进一步打通。[5]
铁路2013年,铁路营运里程130公里,铁路电气化率100%。[5]
航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于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的4D级旅游机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航空口岸,开通张家界至香港、澳门航线,先后开通张家界至韩国首尔、釜山、日本福冈、大阪等国际客运包机。已经开通至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西安长沙青岛沈阳郑州成都重庆徐州天津宁波温州哈尔滨杭州汕头香港

8经济编辑概况2013年,张家界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56506万元,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0966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28854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686万元,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5%。张家界市人均GDP24259元,比上年增长5.3%。张家界市公共财政收入362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5]
第一产业张家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薯、油菜和豆类。
2013年,张家界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9千公顷,增长5.4%。棉花种植面积0.96千公顷,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43.84千公顷,增长10.1%。蔬菜种植面积29千公顷,增长4.5%。烟叶种植面积7.6千公顷,增长7.3%。全年粮食产量59.19万吨,减产3.0%;油料7.17万吨,增产5.9%;棉花0.12万吨,减产3.5%;烤烟1.55万吨,增产8.6%;水果28.72万吨,增产7.9%;蔬菜57.25万吨,增产8%;猪肉7.84万吨,增产0.1%;水产品1.43万吨,增产5.8%;禽蛋1.35万吨,增产2.1%。[5]
2013年,全年出栏牲猪103.01万头,增长0.1%。出栏牛5.74万头,增长1.1%。出栏羊19.19万头,增长3.2%。年末存栏牲猪76.49万头,比上年下降3.5%。张家界市农产品加工企业798家,增长5.8%。其中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13家。实现销售收入557942万元,增长20.9%;实现利税46872万元,增长15.2%;实现利润40040万元,增长15.1%。张家界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68402万元,增长11.2%。[5]
第二产业张家界工业有农机、水泥、氮肥、棉毛纺织等。
2013年,张家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64950万元,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张家界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1945万元,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6%,集体企业下降55.9%,股份制企业增长12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3%。按轻重业分,轻工业增长3%,重工业增长17.6%。[5]
2013年,张家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190万元,增长14.5%;实现利润27550万元,增长36.2%;实现利税52344万元,增长13.8%;亏损面28%,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103.5%,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张家界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1935万元,下降64.6%;出口交货值52028万元,下降27.3%。[5]
第三产业2013年,张家界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108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张家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张家界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581万美元,增长18.5%。[5]
2013年,景点接待旅游人数3442.41万人次,下降4.1%。接待过夜游客1425万人天,下降4%;其中境外游客206.58万人天,下降4.3%。张家界市旅游总收入2122930.96万元,增长1.7%。其中,门票收入175621.52万元,下降4.5%;外汇收入32700.68万美元,下降10.7%。[5]

9社会编辑教育2013年,张家界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7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5321万元,比上年增长3.7%。张家界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0%,毕业生升学率82.4%,比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张家界市有普通高校2所,各类民办学校267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0万人,增长9.8%。张家界市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28万人,比上年增长6.3%。全年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855万元,资助学生5729名。[5]
独立学院
张家界学院 
重点中学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张家界第一中学
科研2013年,张家界市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签订技术合同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92万元。张家界市专利申请量147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专利申请中,工矿企业申请119件,大专院校申请26件,机关团体申请2件。张家界市授权专利70件。张家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691万元,增长21.9%。[5]
传媒2013年,张家界市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纪念馆2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606场。张家界市电视台5个,有线电视用户15.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35%。广播电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1.8%。
通信2013年,张家界市邮电业务总量12352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926.02万元,增长18.7%;电信业务总量114600万元,增长13.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53.03万门,互联网宽带用户18.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5.93万户。[5]
卫生2013年,张家界市卫生机构(含村和社区卫生机构)13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6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监督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村卫生室92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08人,增长11.4%。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79人,注册护士2477人。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6520张,增长11.7%。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267张,增长5.6%。张家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22.3万人,参保率98.2%。全年新建或改建乡镇卫生院11所。
体育2013年,张家界市体育场地462个。其中,体育馆1座,游泳池9个,运动场2个,各种训练房450个。张家界市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30个,组织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25.8万人。

10旅游编辑景点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是景色秀美、风光独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截至2013年,张家界市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4家,其中4A级及以上的8家。旅馆898家,其中星级宾馆43家。旅馆床位6.36万张,其中星级宾馆1.3万张。旅行社62家,持证导游4875人,其中外语导游568人。[5]
简介
图片
张家界景区

张家界景区张家界景区



杨家界
杨家界地处张家界市以西,北邻天子山,西抵袁家界,离张家界森林公园只有十公里。海拔1000多米,属张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点之一,其中乌龙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门关、土匪窝等景点已列入张家界经典游览线路。

杨家界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距桑植县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脉北端,澧水源头,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为武陵山之巅,景区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区组成,总面积4.49万公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江南部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地处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悬崖,矗立在武陵山区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台。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

袁家界



黄石寨
黄石寨亦名黄狮寨,原名黄丝寨,黄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黄石公在此隐居而得名,是张家界旅游区的精华,向来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海拔1200多米,由诸多的悬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块南高北低的台地,面积16.5公顷。其主要景点有: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一柱、金海探龟等,是张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

黄石寨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

金鞭溪



鹞子寨
鹞子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与黄石寨,杨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海拔1500米,以险著称,原名腰子寨,因形似腰子(肾脏)而得名。它与黄石寨遥遥相对,沟深峰削,山势很险,但寨顶却有一个开阔的平地,是绝妙的天然观景台,面积约60000平方米,四周悬崖深谷,非常险要。

鹞子寨



五雷山
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它位于慈利县城东,距常张高速慈利东出口20公里处,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市的必经之地。

五雷山



九天洞
九天洞号称“亚洲第一大洞”,因有九个天窗与地面相通而得名。洞分上中下三层,总面积250万平方米。九天洞因有九个天窗与洞顶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山溶洞探险勇士王海然发现,198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天洞作为国际溶洞组织成员单位是国际溶洞探险基地。

九天洞



黄龙洞
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等荣誉。已探明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经中外地质专家考察认为:黄龙洞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

黄龙洞



龙王洞
龙王洞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湖泊2个、水花池45处,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

龙王洞



普光禅寺
普光禅寺是张家界景区一部分。普光禅寺建于公元1413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院占地8000平方米,是佛教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的古老人文建筑,院内有着普光寺、武庙、文昌祠等景点。

普光禅寺



特产
张家界酒野生菌石耳杜仲葛粉茅岩莓茶猕猴桃、龟纹彩石、土家织锦板栗石耳炖鸡鸭泥鳅钻豆腐酸酢鱼土家三下锅、夫妻萝卜、十八子磨芋干、土家合渣、葛根酥、玉露茶


11文化编辑风俗哭嫁

张家界风光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够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少许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过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9]

同姓婚规
土家族在同姓为婚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内通婚为大逆。事实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规的同姓婚姻,也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土家人认同。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自由恋爱,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清乾隆《鹤峰县志》载:“至于选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问女子愿否。如女子无耻,口称不愿,不妨依法决罚,一与聘定,终身莫改。”[10]
赶年
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10]
命字
命字俗称取号,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亲,迎亲前一日,亲友鸣鼓奏乐将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亲率新郎拜领,谓之拜号匾,拜毕将匾悬挂于堂壁,谓升号匾。升号匾要三吹三打,鸣炮奏乐。鸣炮后,设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称十人中新郎为“状元郎”。[10]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汉、白、土家各族民间,尤以白族人民最为喜爱,他们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灵,为取悦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顶开孔,内置九枚铜钱,鞭长约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为适,饰以花穗赤绸,紫里带红,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独舞,又可群舞,少则一人,多则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杆,伴着唢呐不停舞动。方法有单手拍,双手舞花,盘绕。时而在脚外侧或内侧拍打,时而又在肩上臂上轻敲,动作优美而粗犷。鞭杆舞动,古钱相擦,发出的响音富有韵律节奏,颇为动听。动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会”、“雪花盖顶”、“拦门左右”、“螃蟹夹草”等。[10]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为了祈求作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驱邪护村。土家人对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区每村每寨都有一个或多个土地庙,随处可见。土地庙形式多种,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块粗毛板搭建的简易庙或依山洞岩屋而建的土地庙。[10]
高花灯
高花灯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带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时,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锣、钹、唢呐、鼓等乐器。每人手中拿一盏纸扎灯笼,内点蜡烛两根,顶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纸剪成戏文故事如“八仙” 、“瓦岗寨”,“梁山英雄 ”之类。高花灯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东起西落,进一个“半边月”,出一“月团圆”,舞个“太极图”。亦可进民房表演,叫“愿灯”,多为祝福、还愿或为某家喜事凑趣。打吆喝、打口哨则只能到户外表演,叫“众灯”,是让大家看的。[10]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祭礼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10]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本境,并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年春节,艺人们结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对象不分贫富,户户必到。如遇贫寒之家,表演者将别家赠送的礼品相送,意在人人过节欢喜。充分体现出土家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对加强民族间团结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10]
节日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11]
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11]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11]
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门”,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11]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11]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避“邪毒”。当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11]
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晒衣服,谓之“覃后晒皮”,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11]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11]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过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皎洁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11]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11]
十二月二十四,为小年。在桑植县有个上洞街的地方,还有姓“向”的过年比其他姓的过年要早一天,这里就有个小传说,说是以前抢匪很多,怕抢匪抢东西,所以就提前一天过年。[11]
文化遗产截至2012年,张家界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0多项,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高花灯、慈利板板龙灯首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硬气功曾随国家领导人赴欧洲七国演出。[12]

12友好城市编辑
国家
城市
缔结时间
2006年3年31日
圣菲市
2009年10年29日
2011年10年26日

13著名人物编辑镇守台湾、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清末名将刘明灯孙开华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元帅贺龙
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廖汉生袁任远范子瑜
南北大侠杜心武、地质学家田奇隽、“两弹一星 " 科学家陈能宽[12]

14
城市荣誉编辑
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
1992年,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3]
2004年,张家界地质公园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2012年,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1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天门山(37张)







武陵源(38张)







桑植(39张)







黄龙洞(39张)







张家界景观(二)(14张)







张家界特产(7张)







张家界市(40张)







张家界风景(三)(40张)







溪布街(15张)







张家界(31张)







张家界(32张)







张家界的雪2(14张)







张家界(2张)







别有洞天(19张)







张家界南天一柱...(4张)







张家界奇山景色(20张)







张家界景区图册(26张)







张家界精彩图册(23张)







张家界大鲵保护...(3张)







张家界云海(3张)







张家界图片(37张)







张家界(11张)







张家界景点图片(28张)







精彩图册(6张)







张家界旅游风景相册(41张)







词条图片(15张)









1/8

张家界市 行政区划

慈利县 桑植县 武陵源区 永定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