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不辞长作花瑶人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01: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辞长作花瑶人
(与瑶族村民合影)

  没想到离别来得这样快!
  
  我原认为两个月、61个日日夜夜、1464个小时、87840分钟足够我在隆回好好伴花瑶,但时间却像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大峡谷里的瀑布,飞流直下,转瞬即逝,瀑布还是那个瀑布,时间早已不是那个时间。
  
  长沙时间已重新取代隆回时间半月。离别的钟声已经远去,告别的米酒已经喝干,花瑶的山歌却依然回荡在耳边。“世上的米酒万万千,哪有瑶山米酒甜。手捧竹筒喝一口,留在心窝甜三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曲终人散后,花瑶米酒留在我心窝的甜,不是三年,而是一辈子。
  
  与花瑶的一场爱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与花瑶这一辈子的爱恋的开端,其实始于去年。当时我负责报社旅游版的采访编辑工作。很偶然听到了一首歌:“花瑶的情,花瑶的歌,花瑶情歌红火火——唱得那金银花开藤缠藤,唱得那杜鹃花开烧烈火……”宋祖英2009年演唱的《花瑶情歌》一开始就撩拨起我心中的琴弦。这首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情歌,由著名词作家金沙和隆回县委书记钟义凡共同作词,充分展现了隆回花瑶多姿多彩的生活。
  
  接着我又看到了老后编著的画册《神秘的花瑶》和赵勇的画册《魅力花瑶》。在崇山峻岭中,花瑶女子个个着装艳丽绝伦,火辣抢眼,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远远望去,仿佛朵朵盛开的映山红。这些美丽的着装,都是花瑶妇女自己一针一线织成的,也就是被沈从文赞誉为“天下第一的挑花”。画册中,花瑶对歌定情、送伞订婚、打泥还家、成婚“打滔”、拦门酒歌等怪诞而又极富情致民俗,以及大托石瀑、旺溪瀑布群、虎形山大峡谷群、崇木凼千年古树群落、万贯冲梯田等自然风光都在两位摄影家的镜头下散发出瑰丽的光芒,吸引了我的目光。
  
  因此,“到花瑶去”成为我内心的渴望。期间,跟隆回县委宣传部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联系,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也许是好事多磨,天意弄人,没想到这次实践锻炼的地点竟然就是心中向往已久的目的地。因此,当8月12日,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报社的领导及同仁们的殷切目光中,我们15名“挂友”从长沙出发,前往距长沙260千米、3个多小时车程的隆回县时,我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
  
  “你到虎形山瑶族乡锻炼是最幸福的。”一路上,不少“挂友”羡慕我锻炼的地点。因为,做媒体出身的“挂友”们事先都做了案头工作,虎形山瑶族乡是隆回旅游的一张名片。
  
  而我的锻炼生活,也确实是从接触花瑶的旅游产业开始的。来虎形山的第二天清早,我便在乡政协联工会主任回荣隆的陪同下,参观了花瑶古寨崇木凼,从他的口中开始一点一点地了解花瑶,此后便与花瑶结下了不解之缘。
  
  虎形山瑶族乡位于隆回县的最西北端,号称“隆回的西藏”,距县城105千米,平均海拔1400米,全乡15234人,其中瑶族群众6480人,是典型的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乡镇。近年来,这里的瑶族风情却成为全世界的游人争相了解的旅游胜地。
  
  花瑶说起来是瑶族,但他们与瑶族其他20多个分支截然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别的瑶族信盘王,过的是农历10月16日的盘王节,而花瑶信奉的是黄瓜、白瓜,如今很多花瑶人还不吃黄瓜白瓜;他们信奉古树木,在虎形山瑶族乡,哪里有古树,哪里就有花瑶人家,他们拜古树做干爹,甚至在树上钉一把锁,只为留住外出阿哥的心。
  
  花瑶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和呜哇山歌。哪个姑娘不会挑花,就可能找不到婆家;哪个小伙子想要找个对象,不会对歌,那就可能一辈子打光棍。花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传承人陈世达就是以山歌为媒,对唱四年后娶到了村里的“一枝花”。
  
  花瑶婚礼有四奇:只有“媒公”没有“媒婆”;新郎不亲自去迎亲,新娘由亲友接回来;新婚当天,新娘不能入洞房,要不吃不喝地坐在冷板凳上,一个人静静地度过这一夜;所有宾客,只顾自己狂欢,不太理会新郎与新娘。在虎形山瑶族乡万贯冲村,我找到了当地知名的媒公奉道平。奉道平76岁,帮人说媒已经超过了50年。他告诉我,媒公会被新娘的姐妹涂上一身的泥巴而不能还手。
  
  实践煅烧期间,我走村串户,与花瑶老人、年轻人聊天,喝瑶酒,唱瑶歌,跳瑶舞……我仿佛生活在宋祖英美妙的歌声里,仿佛跃上了老后和赵勇的画册中。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花瑶了。
  
  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要说:“日啖瑶酒一小口,不辞长作花瑶人。”
  
  花瑶在我心里的那些疼痛
  
  对于旅游景区,在去之前,我们很多人估计都会认为道路平整畅通,房屋宽敞明亮,商业非常发达吧?但事情往往有例外。
  
  第一是花瑶的水。俗话说,山清水秀。但在虎形山瑶族乡的水洞坪村的老山组却是另外一个形象。他们的日常饮用水就是门前的一些小水凼,没有红砖水泥砌就,也没有围栏。有些人家的饮用水就是一个小水坑,而旁边经常有农家自养的鸡鸭狗等经过。就是我们虎形山瑶族乡政府的自来水也同样不敢恭维。我住在虎形山瑶族乡政府楼里,那里的自来水,比城里差远了。用杯子一接,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黑色的杂质,就像在进行一场“游泳比赛”,蝶泳、蛙泳、自由泳等等各种技巧都有。而这就是我平常用来洗脸刷牙的水,也是乡政府食堂煮菜煮饭的用水,我与乡干部们的一日三餐都在这个食堂。我离开的时候,隆回县已经下拨了一笔资金,用来改善5个村的人畜饮用水现状。
  
  第二是花瑶的路。近几年政府为了开发旅游和改善人们的出行,修起了水泥路,几乎每个村都通了公路。但是因为花瑶的村落非常分散,公路基本上是通到村部,过了村部,马路都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而且,弯道很多,有些紧靠悬崖和山谷,非常难走,稍不注意便可能摔出马路,掉进谷底。乡政府的干部平时下村了解民情,解决民事,都要骑自己的摩托车去,我也经常坐他们的摩托车下村。8月30日,我与乡里的宣传委员杨敏、副乡长吴毅龙等去水栗凼村了解饮用自来水的村民意见时,载我的乡干部非常后悔,因为路实在难走,连行伍出身的他都觉得害怕。特别是回程时,天已变黑,山上寒风凛冽,穿着短衣短裤和凉拖鞋的我们,只能慢速行进,回到乡政府时,两人只想烤火。
  
  第三是花瑶的旅游。表面看来,花瑶的旅游红红火火,但以散客为主,团队多是政府接待,虎形山差不多两天就有一场接待,我戏称虎形山瑶族乡政府是接待办。而据我的了解,辛苦不说,旅游并没有让当地人普遍致富,乡里的财政也没有获得多大的收益。因为景点有点偏,有点少,而且过于分散,住宿也只有家庭旅馆,吃饭的店子也少,接待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现在去旅游,不要门票,任意来去。而且,在旅游纪念品这一块,主要是金银花,大托村的伍先权在出售金银花苗木的同时,种植了二三十亩金银花,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但除了金银花,目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纪念品。因为花瑶挑花制作时间太强,一年生产一两套,一套3000元,也划不来,如果工业化,又失掉了传统手工的韵味。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为花瑶旅游献计献策。
  
  第四是金银花。政府虽然鼓励大家种金银花,但如何销售,销往哪里,销售价格如何,却是茫然的,通常要靠乡干部来周转。我经常看到乡长唐荷花一天要换两三块手机电板,来接外地客商和本地村民的电话,就是为了金银花的销售。我在离乡政府1个多小时车程的水栗凼村南角塘组的胡佳贵家了解到,他家就存了不少金银花,但找不到买家。这种现象很普遍,我希望能建立一个金银花销售信息交流平台,连接商家和农户,这样,农民和商家就可以进行直接交流,产品质量也会在竞争中得到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也不用手忙脚乱,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
  
  花瑶的明天会更好
  
  说起花瑶的明天,我总是会想起一首歌《明天会更好》。花瑶的美好,在我看来都是可以期待的。
  
  花瑶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在大托石瀑下的大托村,一位83岁的花瑶老奶奶刘树花在丈夫40多岁去世时,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如今还去街上摆摊卖药材。呜哇山歌传承人陈世达,花瑶挑花传承人奉雪妹义务开班收街,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徒。万贯冲村的老媒人公奉道平说媒50余载,我们不知道的是,做媒人公是没有一分钱报酬的。在虎形山,不少花瑶女子早早出门打工,只为减轻家里负担,为家里的弟弟们筹集学费。14岁的花瑶女孩奉婉君告诉我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能够把金银花做成香水。”
  
  而乡政府干部的所作所为,也让我对此前有关乡干部清闲、福利好的传闻嗤之以鼻。因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乡干部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坚持驻村,坚持做“周末夫妻”(因为他们很多人的家都在县城),只为谋求改善虎形山瑶族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据了解,乡政府目前已经争取到资金,解决草原村、白水洞村、大托村、岩儿塘村等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并通过细致艰巨的思想工作,在下村交涉30多次后,终于说服了水源地村民同意把水库水引入到这些村组。目前,全乡70%以上的群众喝上了方便卫生的自来水。公路方面,全乡15个村,已有11个村完成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剩余的4个村的通畅工程也将在年内完成,一个完整畅通的公路网初步建成。而且,目前正在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调研,希望通过庆祝花瑶传统节日和举办大型花瑶节目扩大花瑶的旅游吸引力,给花瑶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难忘花瑶
  
  短短的两个月让我从不知干些什么变得非常有收获。我没有把自己当客人,而是当成了主人,积极走访了10个行政村,跟木工、媒人公、金银花种植户、高山萝卜种植户、猎户、花瑶小伙、花瑶姑娘一起学瑶语、唱瑶歌、聊家常,喝他们递过来的山泉自来水,帮他们翻红薯藤、晒谷子、收稻谷、晒金银花、装萝卜、摘梨子、砍柴……你靠近老百姓一步,他就贴近你一分。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成为花瑶人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邀我喝甜甜的花瑶米酒,吃他们家灶头的腊肉,给我装满满的一碗饭,得到了坐在办公室里无法想像的新闻信息。因此,我在《今日女报》开设的“花瑶喜事”专栏,总是有新闻的活力涌出,我的凤网博客也受到了读者的追捧,有些甚至特意注册微博关注我的微博,只想获得花瑶更多的民风民俗传奇。为了了解虎形山瑶族乡的主要旅游景区发展现状,我先后10余次前往大托石瀑、虎形山大峡谷和崇木凼古瑶寨,采访了花瑶挑花和呜哇山歌传承人,了解景区发展现状,咨询游客的意见,与县党校、县无党派人士等讨论景区发展规划。如今的我,甚至被人称为花瑶的专家了。
  
  在“泡会议、转通稿、抄材料”已成为新闻行业的通病、新闻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次锻炼走基层的经历。因为只有做到深入基层,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为当好党的“宣传员”打下扎实的基础。
  
  只是,这样深入基层的时间似乎太短。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想法没有实现,我为花瑶做的还很不够。然而,在花瑶的这两个月又足够长,虽然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对于我来说,却必将成为生命中的永恒。这两个月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一生中的财富。
  
  (作者系今日女报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