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郴州为什么叫福城

[复制链接]

9092

主题

919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3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2: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的郴城,福文化日渐浓厚。苏仙岭到处有“福”字,龙女温泉景区内也造了大福鼎,故有人说郴州乃福城。然问及什么是“福”,一般人却难以说清道明,只是跟了别人说好而已。也有人认为,所谓福,自然是幸福了,而幸福却总是因人而异的“福”是中国民间最通行的吉祥用字。        什么叫福?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福”在甲骨文里是个会意字,用手捧酒状,意在祈求幸福。后经演变,“福”字成了一个形声字,从示, (fú)声。《说文解字》说,福者,“备也”。所谓的“备”,依清人段玉裁的解释,就是“万事顺”。而要达到事事皆顺,则非神不可了,故从“示”(示,古时指神祗,也乏指神)。《韩非子》:“全寿富贵之谓福。”这也许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对福的解释了,沿袭至今,这一解说应尚未过时。当然,要做到“全寿、富、贵”三样,在一般人看来,确非易事,即使占有两样,比如富与贵,也是有福之人了。
       俗语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世人祈福,其对象是神或仙,也就是“天”。 说到这里,郴州人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号称“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古时确有人这么称呼苏仙岭为福地,这都与道教有关,与苏耽的传说有关。道教徒修行大多选择人烟稀少的名山,故福地是道教对大地名山胜景仙人所居胜地称谓。道教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世称仙境。然据我的查考,道教相关史料上的“第十八福地”却名为“金庭山”,有两处,皆在江浙一带,并非苏仙岭。我这么说并没有否定苏仙岭是福地之意,岂止是苏仙岭,依道教的思维,郴州即是一福地,因为郴州多山亦多仙。郴州以“仙”命名的山岭特别多,除苏仙岭外,境内还有仙台山(2处)、仙居山、后仙岭、刘仙岭(2处)、仙母山、会仙岭、八仙山、苏仙山、罗仙山等,均意味着仙家驻足过,或道教徒曾用来******的场所。只是,与道教尊奉的列仙相比,大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小到牛头、马面等,郴地的仙家道行尚浅、名望不足。想想看,郴境的仙家中,苏仙(耽)的名气够大了,史料记载,他在15岁时驾鹤云游、求道访仙而去,也足以说明苏仙的志存高远、不安现状了。
       郴州作为福地,也与佛教的文化影响有关。郴属楚地,道风在先,而佛神在后,也是自然。到后来,佛神威力日渐强大,取代道仙而成为郴民祈福的主要对象。清代时,仅郴州府治(旧郴县地)就有寺30处,庵135处,山21处,堂4处,仙48处,观7处。佛教的寺庙数远多于道教的道观,说明佛教早已在郴州取得了统治地位。时至今日,在郴州四五十万信奉宗教的信徒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仍然是佛教徒,总人数就有三十几万,而道教徒却不过六七万之众。这也表明,向道仙祈求长生不老之念已有所淡化,也许,郴民们不无觉悟,人活百岁已是高寿,不死之说毕竟过于虚幻了。佛教则不存此奢望,在郴地,佛教给信徒的教诲很简单,只要求人们积德行善,即可得好报,如同播种可得收获一样,所以将做好事叫做“种福田”。(僧侣的袈裟又叫“福田衣”。)对于郴州百姓来说,进庙烧香祈福,能保个平平安安也就阿弥陀佛了。
       郴民是务实的,在面对人世间众多的灾难之时,所谓的祈福也不过避灾而已,这就是无祸即福。都说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故郴地的寺庙里多观音庙。不能说祈福文化纯粹是愚昧之举,人总是环境的产物。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面前,人的情感会变得脆弱,于是,祈福之举就有了合理性。你可以不信神仙鬼怪,但你却不能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更何况,任何一种宗教信仰,都体现出人的某种谦逊精神,有对人的强大欲望的克制作用呢。
       对于祈福,当代郴州人也许各有所思,由此便有了各种不同的福文化意识,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每一个郴民都希望郴州是块福地,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过一种无灾无难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应该是相同的吧。所以,对郴州福文化的思考,在我看来,仅靠过年时家家大门上贴一个福字是不够的,造几处福文化景观也有极大的局限性,只有大家都来爱护郴州的环境,尤其是,让郴境每一个角落都见“林”地,才能营造出吉祥的福地文化氛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