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33年前救落水少年 老人受一家三代执着报恩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172

帖子

584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1:0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邵阳晚报

在隆回县罗洪乡,人们世代喜欢酿造和饮用一种水酒。这种水酒用糯米发酵而成,味道总是那么淡,又总是那么浓,浓浓淡淡、淡淡浓浓之间,醉了罗洪人民千年万年,还有更多的罗洪人民希望继续醉下去。

今年春节以来,在罗洪乡,一个像水酒那样淡、又那样浓的恩情故事,陶醉了2万多名罗洪人民。

尘封往事浮出水面

今年53岁的罗洪乡塘湾村一组村民曾昭介略通诗书。凭着肚子里的墨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他便带着妻儿前往广东沿海打拼。

去年春节过后,年事渐高并小有积蓄的曾昭介决定留在家中做罗洪乡孟公片的邮政代办员。自打回家后,他就惊讶地发现,每逢孟公片赶集或一些传统节日,经常会有一名六七十岁的老大姐带着礼物上门看望他已经92岁高龄的母亲。“这人不是我家亲戚,也没听说母亲认过什么干女儿,她怎么经常这样来看望母亲呢?”曾昭介在心中一直纳闷。

去年腊月二十九,那位老大姐又拿着礼物来看望曾昭介的母亲,而且这次还带着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憋了快一年的曾昭介再也忍不住了,不顾礼节坚决上前问了个究竟。一个埋藏了33个年头的恩情故事,终浮出水面。

原来,就在曾昭介外出打拼的1982年,他时年60岁的母亲袁华贞亲手从冰冷的河水中救上来一名12岁的孩子。“那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晚上,学校散电影后,我听到家门口的河里好像有小孩在哭,就举着火把跳下河将孩子救了上来。”袁华贞回忆。

“那天晚上,我儿子独自一人下山到学校去看电影,散场后不知怎么一脚踏进河里,河岸很高,我儿子爬不上来。刚开始时还可以大声哭喊,到后来被河水冻得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当晚,我们漫山遍野找了儿子一夜,没找到,最后在袁华贞老人的家中找到了儿子。当时,袁奶奶已给我儿子换好了干净衣服,还烧了一炉大火让我儿子烤暖身子。如果没有袁奶奶出手相救,我儿子也许早被活活冻死了。”被救孩子的母亲曾求容说。

33年淡如水酒的交往

曾求容今年69岁,家住罗洪乡采莲村五组,距袁华贞老人家有5公里之遥,而且是完全只能依靠步行的崎岖山路。“儿子获救后,我心中一直记着袁奶奶的救命之恩。但那时家里太穷,没有什么好孝敬她老人家的,只是每年出新的时候,送点东西让袁奶奶尝尝。”曾求容表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袁华贞老人身体十分健朗,一直是独立生活。就这样,曾求容有时送些新出的蔬菜瓜果来给老人吃,有时送些新米之类的,有时送点冬笋春笋,也有时送来半边鸭子或一只鸡腿。有一次双方聊天时,袁华贞老人表示她从小喜欢兰花。于是,每年冬春的时候,曾求容都会爬山越岭采来香喷喷的兰花,给老人养在饭碗里,放在床头边。

“把一个掉下河的孩子拉上来,这是举手之劳的事,谁碰到了都会这样做。可曾求容这个妹子,硬把它看成天大的事,经常给我送这送那。我每次叫她不要来了,但每次她又来。后来成习惯了,万一时间久了她不来看我,还真有点想她。”已经四世同堂的袁华贞老人说。

“近几年来,我儿女都长大了,全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我才开始买些值钱的东西孝敬袁奶奶。”曾求容有些愧疚地说。

33年浓如水酒的恩情

33年来,曾求容和袁华贞老人除了彼此默默交往外,从不向身边任何人提及此事,使得她们之间的故事得以尘封如此之久。

然而,不光年近古稀的曾求容懂得感恩,当年被救少年、今年45岁的曾唐国也念念不忘当年的救命恩人。近二三十年来,曾唐国常年在外务工,但几乎每隔半个月,他就要打电话给母亲,嘱咐母亲代替他去看望已至耄耋之年的袁奶奶。有时回家过年,他总要第一个去看望袁奶奶;每年离家重返务工路,他也不忘去与袁奶奶告个别。

“我家曾唐国的女儿今年已经23岁,儿子21岁。我亲耳听到我儿子对我孙子、孙女说:‘爸爸的命是山下那位老奶奶捡回来的,只要她老人家在世,你们就要好好孝敬她。’”曾求容说,“我儿子带着孙子、孙女去看过一次袁奶奶,袁奶奶见了特别高兴。”

“我们这种亲情,不能只维持在袁奶奶这一代,而是要世世代代维持下去。”曾求容坚定地表示。

“我觉得我母亲救人而不声张的故事是感人的,但曾求容大姐一家三代执着报恩的故事更加感人。”曾昭介这样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