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到九月九,晚不过三月三。”
这是威宁草海边上的农谚,讲的是黑颈鹤每年在草海越冬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农历九月初九到达,最晚也绝不会晚于次年农历三月初三离开。黑颈鹤与草海的这场美丽约会,每年都会如期而至。
今年3月中旬起,在草海越冬的1800余只黑颈鹤陆续飞离,前往繁殖地。截至目前,仅剩4只留守。
臧尔军望着余晖中,逐渐远去的“一”字形、“V”字形队伍,如同送别老友,站在山头挥手。
他有些落寞。
作为草海自然保护区管护员,臧尔军从1997年起,过着与鹤为伴的日子。在他心中,黑颈鹤几时来、呆多久、何时走清楚得很,唯一猜不到的是数量。“有些年来几百只,有些年又有一千多只。”去年飞到草海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着实令人惊喜,“去年11月份陆续飞来,仅胡叶林片区就来了1500多只,整片海域估计有1800多只,比上一年多得多。”
臧尔军高兴坏了。他认为,这是当地生态持续好转使然。
黑颈鹤在草海越冬的这4个月,和当地居民共同遵守着“各自安好,互不打扰”的契约。每天傍晚,落日余晖中,一只只排好队、扑棱着翅膀的鹤影从天边掠过,降落浅滩嬉戏,待天空中最后一抹金色消失,1000多只黑颈鹤在四面环水的草墩、芦苇丛休息。
早晨7点,太阳冉冉升起时,它们又会陆续醒来,飞到附近向阳的山坡、田地觅食,尖尖的嘴从泥土中掘取食物。
收割后的农田里,总有遗留的玉米和土豆,这是一种刻意的遗忘,传递着人类的善意。
若是遇上严寒凝冻天,水面都结冰了,向黑颈鹤投放食量重任,落到臧尔军和他家那头水牛身上。
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朝地上撒金灿灿的玉米,等鹤来食,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20年。
光阴似箭,20年的岁月让臧尔军脸上雕刻出难以磨灭的时光印记,他老了,60岁了,牛车有时候也赶不动了,得要儿子搭把手,但他并不打算退休。而培养出一个接班人,是他当前最大的梦想。
“只有草海出现新一代的守护神,我才能真正放心、放手。”臧尔军的话很坚定。
再过几日,就是农历“三月三”,按照惯例,最后4只黑颈鹤也会踏上迁徙之路。
这几天,臧尔军准备了比往常数量更多的玉米粒进行投食。“吃吧,吃饱了才能飞得久一点。”老人一边投食,一边自言自语。
许久,又道:“飞远了也别忘记,今年冬天,记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