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90后,坐标北京,年底加薪了,也发了年终奖,但还是一个字,穷。 穷或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和30年前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但也新生了大量月光族,反倒是从那个一穷二白年代过来的祖辈、父辈能够积累下财富。 小编认为他们能存下钱主要是以下两种原因: 生活简朴,消费机会少 《从前慢》里有这样一句描写: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过去,生活条件艰苦,物质生活匮乏,即便男女约会也是选择公园散步、互换书籍这一类的低成本活动。自然,消费的机会就少。而现在,吃饭、逛街、各类娱乐活动等几乎成了生活习惯,花钱如流水的形容不足为过。 勤俭持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过去艰苦的生活经历让老一辈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年轻一辈生活在比较富足的年代,生活习惯、消费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大多年轻女孩为追赶潮流或其他原因每季都要买新衣服,连旧衣服都不愿意穿,“缝缝补补”的做法已经彻底落伍了。 据社科院、理财通17日发布的《国人工资报告》显示,2004到2015年间国内工资水平上涨约3倍,但超6成受访者工资盈余比不足20%。另外,据小编去年9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762元,2015年的平均工资是61240元,三十几年间,工资的涨幅达到了80.37倍。 工资涨了几十倍,为什么我们反倒比祖辈、父辈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穷”不是一天造成的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已成常态,大多和小编一样的上班族,每月凭着一份工资生活,到手的钱被衣食住行消磨的所剩无几。月光族至少能做到收支相抵,比月光族更悲惨的是月透族,他们每月不仅工资花光,还要透支信用卡,消费的能力大于赚钱的能力:花钱太随意、物质欲望太强,最后年终盘点的时候,恍然大悟:我好穷!量变引起质变,穷一定是从点滴积累起来的。 安于贫穷,缺少赚钱、理财的思维 对于漂泊在一线城市的异乡客来说,月薪过万,不仅攒不出首付,也付不起月供。赚钱的路子很多,你偏要走最崎岖的一条,靠工资走向财务自由,小编认为可行性非常小。很多人看不起打印店、路边摊,殊不知,店家老板就是靠这些低成本、高回报的小生意买了房、买了车。小编的意思不是让你辞职去开店,而是告诉你要找对赚钱的路子。 今天,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达到了3.44%,很多人看不起余额宝的收益,只想干一票大的,小编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暴富的心理,导致你既赚不到能到手的钱,又没有能力赚到你所言“干一票大的”。小处不着眼、大处又无法着手,只能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安于贫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