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州15样美食背后的神秘故事 99%贵州人不知道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22: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州美食小吃很多,可以说连贵州人自己也没有全部尝遍,但说出名字来肯定都熟悉,酸汤鱼、丝娃娃、烙锅、羊肉粉、肠旺面、盐酸菜……这些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啊!可是,你知道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摆哈龙门阵,说说贵州美食小吃背后的那些故事。
    酸汤鱼
    苗族同胞爱吃酸食,在贵州的苗寨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罗圈”的说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汤鱼这道菜最为有名。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且能酿制美酒。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个传说说明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
    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贵阳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相传有一农妇拾回奄奄一息的女婴抚养,因家贫如洗,生计窘迫,众乡民将家中所余蔬菜送给女孩,农妇将之切丝,裹以面皮,灌以调料,以此喂养女孩。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丝娃娃”。
  黄粑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一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蛮军临阵。蜀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碰巧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肠旺面
    贵阳风味特色小吃肠旺面,据传起源于晚清同治初年(1864年左右)。相传由一位屡试不中的秀才创造而得。秀才出身殷富人家,因家道中落,又久考不第,家境更加窘迫。秀才老母是位聪慧持家的大家闺秀,秀才平素最爱母亲做的面条。一日却因再度落榜,捧着面碗食不甘味。母亲见状,怜惜地劝: “孩儿不中,又有何愁?只要做些营生,岂不能操家度日!”做什么生意昵?既无本银,又无技长,秀才自忖,忽见碗内面条突发灵感,对老夫人说道: “母亲所煮有肠带旺的面条,这般味美,如煮来卖售,岂不大家同享”于是母子决定卖面为业。主意虽定,叫何名字才好?秀才毕竟是有文字功底的,他与老母合议:“既有旺、肠、臊,全称它‘肠旺面’则矣。”
    遵义羊肉粉
    遵义(为古夜郞国)地处大娄山脉,属云贵高原低地势丘陵地带,雨水长年不断断,山上经常云雾缭绕,所以潮湿,性寒,当地人易得风湿和伤寒。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
    到达夜郞国时,夜郎王表示愿意归顺大汉朝。并带上贡品到长安朝觐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高兴,赏赐夜郞王大量的物品,并部问其还有怎么需求?
    夜郞王道:“古夜郞国地处大娄山脉,到处都是瘴气弥漫,当地人易得风湿和伤寒。请武帝能派名医解除百姓疾苦。”于是汉武帝派张仲景到夜郞为百姓治病。”
    张仲景来到遵义,看到夜郎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伤寒在全国漫延。便让其弟子在遵义城北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医治风湿和伤寒。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捞出来切成片,用大米做到米粉,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一大碗羊肉汤。人们吃了羊肉粉,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风湿和伤寒都治好了。张仲景走时将配方留给了他的徒弟,叫他留下来继续为百姓治病。后来他的徒弟在遵义开了一家羊肉粉馆。从此以后遵义的百姓都喜欢吃羊肉,花椒和辣椒来御寒,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风湿,减轻痛苦……
    水城烙锅
    平西王吴三桂在康熙三年的三月,率领云南十镇2.8万兵吗,由归集入水城境,镇压水城宣慰使安坤。在贵州提都李本琛的配合下,五月,安坤战败,大量彝民被迫迁徙到荒山野岭。
    在大山深处没有粮食充饥,可以捕杀野山羊、野鹿、采摘野菜、挖土豆来充饥,但是,要将这些食物做熟,需要火和炊具。没有火,可在山中找些干柴架起篝火。没有锅,就不能将食物煮熟。面对困境,他们想到了用些瓦片替代锅。瓦片虽然不能炒菜,但是能烙菜,在战乱中暂时失去了家园的人们就发明了烙锅。后来人们发现烙锅烙出的食物味鲜脆香、脍炙人口,便一直流传至今。只是瓦片换成了平底铁烙锅,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人们说:“一锅容天下”。
    状元蹄
    状元蹄是贵阳市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黔菜系。青岩古镇的卤猪脚。相传清朝时期,贵阳市花溪区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此后,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
    血豆腐
    血豆腐不仅有几百年历史,据传还有一个关于它的故事。明代初期有一土官的厨师在做菜时不慎将鸡血撒在豆腐上,他把那块豆腐取出放置在火炉旁。几天后,那沾了血的豆腐被烟熏火燎,成半干硬块。当他再次发现这块豆腐时,它已是香味浓郁,他把豆腐切成片用来下酒,味道是鲜美无比。从此血豆腐的做法相传下来,经后人不断加工,成为今天风味独特的血豆腐。
    威宁荞酥
    荞酥的出现至少已有600多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把奢香认作义女,明初袭其夫蔼翠贵州宣慰使职。1368年,朱元璋过生日,奢香就用苦荞面做一种寿糕送“干爹”。但是她连续做了49天也没有成功。于是她的厨师丁成久就替她制作,最后,做成了每个重达8500克的荞酥,面上有九龙围着一个“寿”字,意为“九龙捧寿”。奢香把荞酥进贡朱元璋,他尝后连声称赞之为“南方贵物,南方贵物”。
    镇远陈年道菜
    陈年道菜是镇远县一种传统食品,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五百多年前,居住在青龙洞的一个长年吃素的道教徒,把本地的一种独特的青菜,去其根和老叶子,洗净晒腌,再加上八角、胡椒、花椒等香料搓揉串香,用少量红糖掺上食盐腌制而成,因能长期贮存,故取名陈年道菜。
    糕粑稀饭
    糕粑稀饭是从四大古镇青岩镇流传出来的名小吃,已传承了有上百年。清末光绪年间,在大十字东面的三浪坡上,著名的大道观旁,有一陆姓小贩,以售卖自创糕粑稀饭谋生,但不知其名,故以陆糕粑称之。由于制作卫生,风味清香独特,并地处要冲,糕粑稀饭逐渐名扬贵阳城。
    豆腐圆子
    可追溯到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让大家过过嘴瘾。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红油米豆腐
    据说在很早以前,一位农村妇女刚生下孩子没几天就断奶水了,只能用大米磨成浆,调成面糊代替奶水喂孩子。一天,她家请人糊墙时,不慎将石灰水撒入米浆中,待她将米浆上火调制后不久去取时,米浆已经凝固成硬豆腐的样子,于是她便切成条,拌上红油、辣椒等佐料当一道菜上桌请工人吃,工人们吃后大声叫好,问主人家这是一道什么菜,妇女顺口说道:这是用米做的“豆腐”。于是红油米豆腐就这样叫开了。
    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的。相传,一天平正宽逛街看到一小孩叫卖玫瑰花瓣。玫瑰花瓣香味诱人激发了他的灵感,想到要是把玫瑰花味掺在糖里,一定又香又甜。于是,他买一些玫瑰花来切碎,加入“碗儿糖”舂成密饯,用陶钵装上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糯米和小麦制成麦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饯,搓均后切成薄片或长条,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此糖一上市就销售一空。从此,平家以此为业。最初称为麻片糖,又因其有玫瑰花香味,改称玫瑰糖。后来,因此糖产于青岩,被人们称为青岩玫瑰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