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贵州:大数据“国家靶场”是如何炼成的?

[复制链接]

9094

主题

9193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8: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的2014年,一直跟在别人身后的贵州,终于有了抢跑的机会。

      2014年3月,贵州在京举办“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推介会”,打响了第一声发令枪。接下来的两年,从最接地气的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到“高大上”的大数据交易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立法、大数据博览会,贵州一路狂奔,找到了一条“弯道取直”的捷径。

      2016年2月,随着贵州被挂牌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昔日工业时代的跟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撞到怀里的大数据

     大数据与贵州的邂逅,最初是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2013年7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这片云贵高原上的科技高地。

     大数据正是无意间飘落到这片高地上的“种子”。科技园吸引了一批来自北京的科技企业。在接触中,许多贵州干部突然发现“大数据”是一个高频词。

     紧接着,这个西部省份开始了自己的调研,发现发达国家已开始了大数据战略布局。标志性的事件是,2012年3月,美国政府公布了总投资2亿美金的《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将发展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英国、日本等国也紧随其后。2013年初,英国宣布注资8亿英镑发展8类高新技术,其中1.89亿英镑用于大数据项目。同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

    “我们无意中摸到了大数据。”贵阳市副市长徐昊说,“当时脑海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机遇来了。”此时国内城市大多仍在观望,到2013年底只有少数城市如北京、重庆、南京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

    “ 也许发达地区并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对于贵阳、对于贵州而言,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徐昊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贵州与发达地区真正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多年来都在全国排名靠后,贫困人口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全国两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贵州省小康进程大体仍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

     “不是我们没有发展,而是别人发展速度太快了。”贵州过去一直在尝试发展工业,但始终没能跟上全国平均步伐,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与当地资源结合的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重加工工业等。

     因此,想要和全国实现同步小康,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是,在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贵州的生态环境基础极为脆弱,为了守护好这片生态,贵州不应该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贵州不发展,几千万人生活怎么办?因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的代价是值得的。

     这也是中国许多城市的困惑。实际上,中央提出的“两山论”,正是对此观念争论的回应,亦为贵州发展指明方向:“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贵州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一场抢先机的突围战,不只是要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同样重要的是要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更好地用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看来,大数据就是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了个例子:“像贵州这样欠发达地区,如果采用常规办法,就像让一个人去推动一头大象那样几乎推不动,但是找到了大数据这把‘锥子’,用尽全身力气扎向‘大象’,‘大象’被扎痛了,然后就开始动了。”

     硬币的两面

     贵州选择了大数据,而大数据同样也需要贵州,因为贵州被公认为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地方。

     数据中心最大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的支出是空调费,因为机器设备需要散热。而贵州得天独厚,气候凉爽,四季如春。例如贵州的省会,大数据战略的策源地——贵阳,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3.3℃,年均气温为15℃。

     目前在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几乎不用开空调,只需纳入外部凉风即可。其中,正在建设的富士康绿色数据中心连空调都省了,直接在山里挖了一个山洞。

      PUE值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目前,富士康的绿色数据中心的PUE值接近于1.06,是国内甚至全球运行成本最低的数据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贵州的电力资源极为丰富,是西电东输的主要电源省,不但可以为数据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而且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另外,机房对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而贵州的空气比较清洁。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名中,贵州不少地方一直是优等生。因此在贵州,空气进入机房时只需稍微过滤,不像其他地区的空气需要多层过滤。而且贵州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较少,为信息设备提供了安全环境。

      正是看中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三大运营商纷纷将自己的南方数据中心建在了贵州。

      年时间来,贵州在大数据发展的一些应用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头。国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认为,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只有5%的人能意识到。而谁先干了,谁就抢占了先机。

      抢占先机,给贵州带来的优势很快显现。贵州被挂牌为国家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允许贵州先行先试。而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试验区,贵州正在给全国大数据发展充当“靶场”。

      不过当地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贵阳就算过账,如果按照规划建设的200万台服务器计算,预计城市50%到70%电能都会被数据中心消耗。这种情况下,仅仅停留在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很可能能源被耗尽,但税收和就业并无起色。

      另外,贵州传统产业主要是烟酒、磷化工、电解铝等,这些难以链接大数据产业。所以,要发展大数据的全产业链,贵州确实存在不足。

而最大短板是人才短缺。贵州人才基础弱,该如何补齐人才短板?

      据了解,目前贵阳市主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是引入人才,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另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干部,出台了“十百千万计划”,要对全市1000名干部进行大数据专业知识培训。

      连玉明认为,人才的培养需要土壤,即最优质的高校资源。在他看来,顶级高校可以在贵州开办大数据分校,甚至可以开展国际合作。“所谓的后发赶超,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赶超”。

      除了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还需要解决领导干部的恐惧心理。贵阳主要领导强调要“干中学、学中干”。

      一位贵阳市的领导干部向记者分享了一段经历:他最开始对大数据是“心存疑惑”,到底什么是大数据,装着一肚子疑问。后来慢慢了解了之后,仍然“将信将疑”。直到自己真正开始干起来后,这才刚刚“有点感觉”。干了一段时间后,内心突然豁然开朗。现在对大数据,是“信心十足”。

      他说,可以用电影《苏乞儿》的结尾来解释大数据。那部电影里,为救落入赵无忌之手的女主角如霜,周星驰饰演的苏灿用“降龙十八掌”使赵无忌在火龙中化为灰烬。旁人问如霜,赵无极去哪了,如霜回答“到处都是,已经化为灰烬了”。大数据也是如此,散落在空气中,“几乎和所有的事相关联,可以说无处不在”。

     国家靶场

     如何找到撬动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个落脚点?

     贵州的做法是,从最接地气的两头入手,一是数据中心,二是呼叫中心。第一步迈出去之后,留下了两个脚印,一个是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而另一个是贵阳市的呼叫中心。

     现在,贵阳的呼叫中心坐席已经达到10万席,计划到2017年,扩张至20万席。数据中心的发展更为迅猛,2015年,整个贵州省的服务器规模为20余万台,未来规划建设服务器规模200万台。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也因为大数据赢来了发展机遇。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新区分别建设的全国性数据中心,计划总投资一百多亿元,总规模将超过10万个机柜,服务器将超过200万台……将为新区加快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低处着手,从高处着眼,围绕着大数据,贵州勾勒出了一张顶层设计的蓝图,简称为“34533”。即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谁来应用”三大问题;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四个理念;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五个产业层级;逐步建成“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三个中心;实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服务改善民生”三个目的。

      在顶层设计中,“云上贵州”是最先落地的一个全省范围内的大行动,按照2014年4月发布的《贵州省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规划,云上贵州项目是贵州省推出的首个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按照最初的设想,是围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方面建设的“七朵云”,7个厅局首先将数据在云上贵州这一平台对外开放。

      两年来,在这七朵云的基础上,带动了一大批部门建立云平台,从“七朵云”演变为“7+n”朵云,目前共有30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运行。

      这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掌握了最多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往往仅限于各自系统内流通,各个部门之间较难实现数据交换。“云上贵州”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政府各部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交换提供了可能。

      目前,贵州省各部门间正在协商统一交换规则,以方便各个部门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实现数据交换。

      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将为政府治理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扶贫资金的追踪,过去扶贫资金追踪起来很难精确。因为财政部门有详细到乡镇的财政数据,但是无法与扶贫办的系统对接,从而无法识别哪些属于扶贫资金。如果两家数据可以交换,精确追踪将成为可能。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告诉记者,目前省扶贫办已经与财政厅进行了对接,两家的数据交换将指日可待。

      大数据顶层设计“34533”落地到贵阳后,就化身为了“6789”四个系列项目,以“七系列”为核心,往上走一步是政府治理,即“六系列”,包括了“数字城管”“平安贵阳”等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系列项目。往下走一步是民生,即利用大数据改善民生的“八系列项目”,最后一环是端产品制造,被命名为“九系列项目”。

     “七系列”是整个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支撑框架,对大数据产业起到一个贯穿的作用。例如代号为702的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

      这是全球首家数据交易中心,他们现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孕育大数据的交易市场。“政府手里掌握了最多的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陆广龙说,他们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行“推拉”,为企业打通数据交易的最后一里路。

      在人们以往的经验中,数据的交换或者交易,一直都处于灰色地带。大数据交易中心亦是探索大数据交易的制度建设试验室。

      陆广龙告诉记者,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也会参考他们的意见。现在的数据交易市场还是一片蓝海,交易中心目前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孕育市场。

      比起高大上的数据交易,对于普通贵阳市民而言,他们眼中的大数据就是“D-GuiYang”的免费WiFi信号,即覆盖全城的免费WiFi网。大多数人看重的是,这张免费的网是否够快,而主政者更在意的是,这张网是否足够安全。

      安全是贵州大数据战略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一方面是技术的安全。正如“D-GuiYang”所承载的使命一样,“为免费WiFi探索一个安全标准”。

      “聚焦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资源流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七个方面开展系统性试验,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主动运用大数据改进工作,制定具体应用方案,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价值、商用价值、民用价值。”这是2016年4月12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的讲话。这展现出,作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的“靶场”,贵州的先行先试,正努力为国家的大数据战略杀出一条新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盛世湘黔网》www.cnssxq.com传承湖湘文化  网聚湘黔精英,加强民间交流,助推湘黔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